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鑑藏:折扇微書稱奇觀

 和訊網

折扇收藏屬於小眾,其初現端倪,應是明代文人,如沈周、王紱、唐伯虎等名畫家,自己在折扇紙面上繪些人物、山水、花草等小品,主要是美化扇面,使用時體現主人的儒雅氣質和藝術修養。 據考,折扇作為藝術品收藏,起步較晚,始於清康熙中期。 清宮折扇收藏量大,《石渠寶笈》著錄了清官收藏的明人折扇集冊43種,折扇786幅。 這些折扇都是裱片,乾隆時常取出使用和觀賞。 而精明的太監會以扇面舊或殘破為由,換上當時宮廷御用畫師的新畫扇面,將明代的老扇面換下,拿到宮外換錢。 而民間收藏則以收到清宮扇面為榮,久而久之扇面收藏就在社會形成一個種類,延續至今。
今天的扇面收藏仍為小眾,但把玩的藏家也有相當數量,這從拍賣行競拍當代名家扇面,爭奪激烈的場面得到印證。 如今,名家程十發、謝稚柳等繪製的精品山水扇面,成交價在20萬元以上,可見其收藏炙手可熱。 而20年前的1995年,上海德康拍賣,拍賣一把品相完好,清代雕刻象牙柄的折扇,僅千餘元人民幣拍出。 由此可見,折扇收藏把玩和拍賣,其擴展空間還很廣。
近年來,浙江紹興一位左眼失明,右眼僅有0.15微弱視力的浙江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炳賢,其用真金書寫的折扇真金微書,已成為把玩折扇藏家的“寵兒”。 今年已70的蔣大師,在扇面微書上探索了40個年頭,他克服了眼力不濟,靠放大鏡書寫等困難,終於成為中國微書名家,大家。 今年3月,蔣炳賢大師用了約90天時間,在僅一平方尺的扇面上,工整秀麗書寫了5866字的中國夢全文。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黨的18大上,對中國夢的精闢闡述。 蔣炳賢憑著對藝術的一絲不苟精神,硬在枯燥的環境下,把僅半粒米大的5866字,工整寫入約一平方尺的扇面上。
折扇,在明代就成為中國文人一種形象,今天它的使用功能雖已弱化,但其藝術形象卻不斷得到強化和社會認同。 尤其是男士,在夏天的社交場上,手握一把折扇,不僅是儒雅的標誌,更是一種有教養、修養和文化象徵。 所以,折扇收藏近年來將大有作為。
華棟
來源:新民晚報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碧海春暖畫作

南菁藝術鑑賞報─南菁藝術學院名譽院長王太田大師碧海春暖畫作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傅抱石筆下仕女翩翩亮相南京

 大洋網-廣州日報

傅抱石 《擘阮圖》傅抱石《擘阮圖》
X
廣州日報訊(記者劉麗琴攝影報導)8月15日至10月15日,“所謂伊人——傅抱石仕女畫專題展”在南京博物院舉行。 展覽以“所謂伊人”為主題,勾勒出著名畫家傅抱石仕女畫風格之變遷,立體地展示其仕女畫面貌。
傅抱石以歷史人物畫聞名畫壇,其畫中人物高貴博雅的古樸氣質中又不失現代的浪漫氣息。 而在他的人物畫中,又以仕女畫最具特色。 他繼承了傳統的鐵線描、高古游絲描等技法,參以自創的破筆散鋒,糅合多種筆法而自成一格,結合寫意與工筆進行創作,發展出寫意化的韻律美,可謂是近代以來最具獨創性的仕女畫家。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主席兼台灣分會主席王太田大師高崖峭壁畫作

南菁藝術鑑賞報─中國書畫家協會北京分會副主席兼台灣分會主席王太田大師高崖峭壁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