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達真堪布:功德存在法界銀行,利潤特別大

達真堪布:功德存在法界銀行,利潤特別大
我們種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沒有回向,就像一個很好的東西沒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費了。

  做功德首先有發心,中間有正行,最後有回向。發心就像頭一樣;正行就像身體、心髒、生命一樣;回向就像腳一樣。就像一個人要去一個地方,這個人要有頭、有腳、有身體才能到達。我們種善根、修福德、做功德的時候也是一樣。不管是為了得到人天的福報、羅漢的果位,還是想成佛,都要有回向的雙腳。否則,在通往成就的路上一步也走不了,你所做的功德不能成為你得到這些福報和果位的因緣。

  回向可以保護我們的功德和善根。若是不回向的話,在相續中突然生起嗔恨心或者產生邪見,這個功德就會消失。我們的阿賴耶識是一個大銀行,它是法界銀行,法界所有的眾生都可以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功德存在這個銀行裡。善根、福德、功德回向以後,就不會受到嗔恨心、邪見的損害。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些非常重要。

  功德存在法界銀行裡,利潤特別大,每分鐘都在增長,而且是無窮無盡的。留在自己的手裡,它不僅不會增長,沒有利潤,還不安全。善根福德的果報也是,若是沒有回向的話,享受一、兩次就會消盡。就像錢在自己手裡,花掉了就沒有了一樣。如果存上了,這個果報我們享受無數次也不會窮盡,直至菩提,直至成佛。

  回,就是回轉;向,就是歸向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回向的對境。回向時的心量越大越好。普賢菩薩作回向的時候,把善根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眾生。眾生無邊,我們學習普賢菩薩,把功德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這樣我們所作的功德也是無邊無際的。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功德沒有了。不是這樣的。你把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所得到的功德會更多、更圓滿。

  修行一定要心口相應,心和行為要一致,否則都是花言巧語,裝模作樣。整天發心發願,說眾生可憐我要度,佛菩薩功德無量我要學,卻沒有發自內心地做,都是假話,空話,大話。我們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要學習普賢菩薩的願。發心、回向都是願。一個是在功德還沒有做,或者准備做的時候發的願;一個是功德做完以後發的願。我們跟隨普賢菩薩發大願,這樣心胸才能打開。發自內心地饒益所有的眾生,才能斷除我執我愛、自私自利。這都是對治我執我愛、自私自利的一些境界,一些修法。

  為什麼功德要回向給所有的法界父母眾生?從諸法的事實真相來說,他們都是我們的父母,都是我們的兒女,都是一家人。這樣修煉自心,心胸才能打開。那時你會認識到,整個法界就是你的家,所有的眾生都是你的家人。多自在啊!到哪裡都自在!你看我們現在,到哪裡都不自在,這不是我的家,是別人的家,不舒服。你真深信了佛講的輪回、因果的道理,不會這樣的。

  所有的眾生都當過你父母,都養育過你,都對你有恩德;所有的眾生都做過你的兒女。這樣的話,愛也好,情也好,面就大了。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眾生都一樣,都感到那麼可親。這本身就是一種喜悅、幸福的狀態。

南菁書法學會─黃素梅老師〈副理事長〉辛勤覓蟲畫作


南菁藝術學院王太田名譽院長浅絳山水畫作10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百年虎頭核桃賞析(圖)

 大眾網-生活日報

虎頭核桃虎頭核桃虎頭核桃虎頭核桃
這是一對真正的百年虎頭核桃,器型大,而且最難得之處,它是原配,虎頭核桃,質地細膩堅硬,紋路疏密清晰,呈現出年代久遠的紅玉般透明的顏色,形制飽滿圓潤,紋理深刻清晰且紋理相似,形狀優美,重量相當,需要花大工夫才能湊成,再加上經百年把玩形成的老紅色包漿厚重,更顯珍貴,是一對難得的藏品。 目前核桃收藏市場價格上漲很快,特別是老文玩核桃,更受藏家青睞,參考國內外拍賣價格應在人民幣3萬元以上。
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名醫別錄》記載:“此果出自羌胡,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始得種還,移植秦中,漸及東土……”張騫引進中原時叫“胡桃”。 公元319年,“胡桃”改名為“核桃”。 此名延續至今。 核桃大致分為能吃的綿核桃和不能吃的山核桃。 人們手裡賞玩的大多是山核桃。古時,人們把賞玩山核桃稱作“揉手核桃”,又稱“掌珠”。
核桃分三種,楸子、鐵核桃、麻核桃。 《核桃譜》中所列四大名核“獅子頭、虎頭、雞心、公子帽”,指的就是麻核桃。

天然寶石與人造寶石的區別


天然寶石是在大自然界中,分子與分子之間在某種環境下相結合,相互碰撞而生成的,它是有機物與無機物結合的一種能夠常生長的誕生物。 它吸收了大自然中的精華,古人所說的聖水,現在叫結晶水。 天然寶石的精華就是結晶水,就如人體內的血液一樣。 如果天然寶石失去了結晶水也主等下失去了靈魂,失去了生命,顏色將會暗淡,沒有光澤,表面也會變的干枯乾燥。就像人失去了血液一樣將會死去。
因為天然寶石含天地精華,精華藏出寶石分子之間的間隙中,不易散去,同樣天然寶石本就是一件活寶,它除了體內的結晶水外(精華)同樣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所以你沒有在破壞它內部組織的情況下,它不會死去。
同樣有生命的東西離不開陽光,天然寶石也不例外,通過吸收陽光後的它,光彩照人,猶如美麗的仙子,獨具一格,從而產生的各樣各樣的光暈效果,
在天然寶石之中,天然寶石因為透明,所以硬度比較大,可以劃玻璃是很正常,為什麼不能劃破皮膚,正因為它的分子結構一致,分之間隙被結晶水填充,所以不能產生鋸齒,因此不能劃破皮膚,而且在皮膚上劃很舒服,因為結晶水把天然寶石分子的表面變得光滑細膩,所以有柔軟的感覺。
天然寶石與人造寶石相同點:
人造寶石硬度可以在6.0以上。 透明度可以與天然寶石相同。 顏色甚至比天然寶石要好看得多。 如玻璃,乳化玻璃,陶瓷,各式釉粉融化晶體。
天然寶石與人造寶石的區別:
1.天然寶石有韌性,人造寶石沒有韌性,(比如人造寶石和天然寶石都都可以劃破鐵和鋼,但是,人造在手上輕輕一劃就會流血,而且天然寶就不同,不但不流血而且還有很柔和的感覺。)
2.體色,高檔人造寶石和天寶寶石體色都很均勻,明艷,但是高檔人造寶石色要么全部都是一樣的,要么是塊色,一塊一塊大不,型狀不一,的拼色出來,顏色好看,艷麗,如人造歐泊,人造水晶,而天然寶石就不一樣。 他的顏色是由淺入深,慢慢延伸性的。 而且是根據一定的軌跡慢慢延伸,是有方向性的。 還有就是天然寶石的色隨著環境的變化,顏色的深淺也會改變。
3.天然寶石含有結晶水,人造寶石不含結晶水。 所人造寶石對光沒有衍射性,對光只有反射和折射效果。 而天然寶石就不同。 一束白光通入天然寶石體內,出來的也許就是綠光,黃光,或者是紅光(出來的光與寶石的體色是不同的)。
4.人造寶石沒有紋理,沒有皮,所以不能吸收水份。 而天然寶石原石有紋理,有皮,可以吸收水份。 因為天然寶石是活寶石,人造寶石是死物,沒有任何價值,既使再好看,再美麗也只是個擺設品。
來源:金投珠寶

寶石佩戴時如何保養


寶石佩戴時如何保養寶石佩戴時如何保養
經常佩戴寶石,是對寶石最好的保養。 但是佩戴過程中,在很多地方也是需要注意的。
■要避免與硬物碰撞。 很多寶石的硬度雖然較高,但是通常都較脆,一旦受到猛烈的撞擊,嚴重情況下會導致開裂。
■如果佩戴寶石戒指,在接觸酸、油脂等液體以及放射性物質的時候要注意規避。 很多寶石在接觸油脂和酸或經放射性照射之後,會產生一定的物理或化學反應,從而影響其光澤度,所以在過安檢、醫院X光檢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開或摘去。 愛好佩戴寶石的女性需要注意自己的一些化妝品可能會對寶石有損壞。
■要保證寶石的清潔。 平時要及時清理不小心沾上去的污垢或灰塵,必要時可用溫水或溫和的肥皂水洗淨擦拭。
■佩戴寶石要盡量避開熱源,如果平時聚餐吃火鍋、燒烤或是做飯的時候,最好將珠寶首飾去掉,避免寶石因受熱而使其顏色和質地受到影響。

王思任行書《釣詩台詠》軸鑑藏

中國書畫報 

王思任行書《釣詩台詠》軸,浙江省博物館藏王思任行書《釣詩台詠》軸,浙江省博物館藏
□李旭開
這是一幅看上去很唯美的行書作品,筆致清新流暢,結體溫潤秀美,三行式條幅、簡潔的落款使原本疏朗的章法更顯得空靈剔透,耐人尋味。 作品所書《釣詩台詠》五言律同樣具有簡潔明快、朗朗有聲的特點,“釣台高百尺,不釣魴與鯉;一釣飛土篇,再釣及正始;把竿李太白,下餌杜子美;不如無字詩,明月釣流水”。 文辭清新雅正,比況神奇,看似平易淺出,實則意境開闊簡遠,空靈之中有禪意,浪漫之中見匠心,與其隨意、閒適的書法作風互為表裡、相得益彰,不愧是一件詩書合璧的好作品。
此作縱179.1厘米,橫51.9厘米,綾本,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作者王思任(1574-1646),明末文學家,字季重,號謔庵,又號遂東、稽山外史,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萬曆年間進士,曾任知縣、州推官等職。 清兵破南京後,魯王監國,王思任被委任為禮部右侍郎、尚書,後因紹興為清兵所破,守節絕食而亡,享年72歲。 此人雖然不以書法名世,但比之明代大多數書家並不遜色。 他能書善畫,詩、文最精,所畫山水格調高逸,所作詩文才情爛漫,著名戲劇家湯顯祖曾為其詩文作序。 其書法以行草為工,有山陰遺風,主要得益於智永、虞世南;草書學釋懷素,瘦勁圓通。 早在擔任青浦知縣時期,他的書法就曾受到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讚譽。 可見,王思任是一位頗具藝術天賦的文人。
在古代中國,人們篤信“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作為讀書人,他們總是盲目自信,誤以為能讀書就一定能做好官、做好事、做好一切。 因此中國的知識分子總是目空一切,自視甚高,而實際上多是行動的矮子,正如百姓們所言“百無一用是書生”。 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不斷重複著一條老路:考功名、走仕途、當大官,從而實現所謂“治國平天下”的鴻鵠之志。 殊不知性情有乖巧,術業有專工,更何況人世間的事遠比書本要復雜得多。 讀得了書,未必通得了科考;通得了科考,未必做得了官;即便當了官,也未必有機會、有條件讓你踐行自己的政治理想。 所有這些不確定因素又非人力所能勉為,因此中國文人的命運大多帶有悲劇色彩,十有八九不如意。 面對命運不濟,有的人悟了,轉而成就另一番事業;有的人卻至死不悟,在官場紛爭中苦苦掙扎,最終耗盡一生才情。 王思任屬於後者。 應該說,他的人生開局是順暢的,20歲中進士第,繼而當了知縣。 可就是這樣的底層官吏不僅遲遲得不到升遷,還屢屢蒙冤受誣,數次被遣返鄉里。 王思任是否具備做官的才能我們不敢妄加評說,單就那“天生善謔”的性格便是為官者所不容。 眾所周知,歷來官場險惡,謹言慎行,如履薄冰,王思任卻全然不知,居然自號“謔庵”,以“謔”為樂。 尤其是明代中後期,更是政治黑暗、官場腐敗,權利傾軋異常複雜。面對這種險象環生、危機四伏的政治環境,王思任既不自知也不識時勢,其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王思任的可悲不在於他時運不濟、仕途不順、人生不如意,而在於他白費一生才情,至死未悟人生的價值所在,竟然以死守節充當人生的完滿,實在是迂腐透頂。
王思任一生迷戀做官,仕途上卻沒有什麼作為,反倒是以遊戲心態、坦然處之的詩文書畫彰顯了他的才情。 每當他在官場上折騰得心力交瘁、遍體鱗傷的時候,才會拿起筆來,藉此撫慰受傷的心靈,找回做文人的感覺;一旦“聖上”召喚,他又會不顧一切地投身那是非之地,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到頭來終是一場空。 王思任於書法大致如此。 就此行書詩軸觀之,其天賦不可謂不高、才情不可謂不富,只因臨池功力不足,表現技法單一,無法達到應有的高度。 譬如通篇六個“釣”字,用筆、結體幾乎完全雷同。 此軸書寫雖然沒有註明時間,但從筆道、趣味上分析,應當屬於晚年之作。 試想,一個窮經皓首一輩子又極具藝術天賦的才子,其書法如此表現平平,顯然有些難如人意。 假使他能夠像其好友董其昌、陳繼儒那樣,不被官場所累,在“業餘愛好”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其書法水準一定不止於此。

文革時山水畫怎樣畫:畫成壯麗山河

新浪收藏 

宋文冶《揚子江畔》宋文冶《揚子江畔》
來自澎湃新聞thepaper.cn 文:高鴻
由暴虐的紅衛兵美術到烏托邦狂熱的工農兵美術再到“紅、光、亮”的偉人形像美術和山河壯麗美術,構成了整個“文革”美術的四大審美意識體系。 但仍有一批畫家以表現祖國“壯麗山河”之名,延續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傳統。
經歷過“文革”並經歷過“'文革'美術主題性創作”的人,對歷時10年的“'文革'題材”的美術作品,似乎都有著一絲別樣的情懷。 由暴虐血腥的“紅衛兵美術”到烏托邦狂熱的“工農兵美術”再到“紅、光、亮”的“偉人形像美術”和“山河壯麗美術”,構成了整個“'文革'美術”的四大審美意識體系。 應該說,在短短的十年光陰里而且是在人性扭曲、人們心態極度狂躁的高壓環境裡,能夠形成如此清晰而又具有其不可複制的鮮明特徵的美術創作模式,這在中國繪畫史上無疑是“史無前例的”。
在這一攪和著狂熱和愚昧的“史無前例”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批畫家如何在血雨腥風的環境裡“抱殘守缺”地變通求存,尤其是在傳統山水畫領域,以怎樣的方式和手段通過描繪“壯麗山河”這一主題來實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使傳統繪畫藝術得以復蘇。
新金陵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宋文治先生,無疑是一位以巧妙和清新典雅的方式和手段通過描繪“壯麗山河”來使傳統山水畫得以劫後餘生的傑出畫家,並且因此也成就了他後來的亮麗通透且具絲竹雅韻的江南水鄉的畫風,同時贏得了“宋太湖”的美譽,這在中國美術史上顯然是不多見的。
我在一篇考證李可染先生《萬山紅遍》文章裡,就“山河壯麗美術”說過這樣一段話:
“'文革'十年的政治氛圍,雖限制了很多畫家的創作空間,但也'歪打正著'地'成就'了相當一批山水畫家對'紅色'的別樣情懷和巧妙運用。如南京的錢松岩、宋文治、魏子熙等,他們與李可染先生一樣無不是善於用'紅'的高手。從他們留下的很多'紅畫'來看,我們看出這些前輩畫家在那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特別'無奈',身家性命對'紅'的依賴,促成了他們對'紅'的深入鑽研,既是有意識也是無意識地對'紅'的'色當墨用',從而完成了他們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構建'紅色山水畫'豐碑的業績,其與兩宋'青綠山水畫'一樣,理應是中國傳統山水畫中一個'典範'。
同是青、綠兩色,我們再怎麼努力,再怎麼用心,也不可能將青綠山水畫的氣息畫得與兩宋一模一樣;那麼,同是硃砂、朱膘兩色,今天的人再怎麼運用,想來也是再現不了'心潮逐浪高'的'文革'感覺的。
概言之,所謂'畫境',說穿了就是'心境'。 不一樣的歷史環境造就不一樣的精神風貌,今人用'紅色'來畫'文革'時期的山水畫,就像今人穿上當年的'綠軍裝',套上'紅衛兵'袖章一樣,一舉手一投足便感覺有其形無其神,正所謂'一切惟心造'是也。 
宋文治先生的這幅《揚子江畔》(寬2.75米、高1.43米),自然也屬“紅色山水”的系列,創作時間是“文革”結束的前一年的1975年。 圖繪南京東郊風景秀麗的棲霞山麓、長江大橋、南京煉油廠,整幅作品以全景式構圖展示,構圖恢弘,氣象雄偉,筆墨雄強恣肆、設色清雅亮麗,堪稱宋氏極為難得的且具有強烈時代特徵的巨制精品佳構。 每每展讀此圖,作為經歷過那個特殊年代的人來說,在品讀其特殊的藝術魅力的同時,感慨的東西也實在太多。
“文革”下半葉的中國,在完成了莫名其妙、荒唐至極的“抓革命”之後,才發現“文革”的另一個“光榮使命”——“促生產”還沒有進行。 於是,一聲令下,全國各地本是你死我活的“好派”、“屁派”之間的血腥火拼戛然而止、刀槍入庫,鬼使神差般地回到各自的生產崗位,還原了產業工人的角色,一時間各地廠礦企業的機器轟鳴聲替代了武鬥的槍砲聲。 當然,在中國這個國度,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總是要伴隨著“時代的步伐”的,社會主義熱火朝天的生產建設這一“大好形勢”無疑是文學藝術家必須歌頌和描繪的“時代命題”。
在那時,中國的藝術家的身份總是令人捉摸不透和啼笑皆非的。 作為畫家的宋文治,原是“牛棚”(五七幹校)的學員,因“時代命題”的需要,他又被調回南京,成了江蘇省美術創作組的成員,接著,亦即1973年竟榮任江蘇省美術創作組副組長。 這一身份置換,與其深入生活、實地寫生積極創作不無關係。 可以這樣說,在諸多描繪祖國生產建設的作品中,宋文治先生的作品最具系統性,而且風格特點也是最為突出的,從他的《山川巨變》、《江南春朝》、《太湖清曉》、《南京長江大橋》、《揚子江畔》、《揚子江畔大慶花》等作品來看,其繪畫語言體系的建設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以太湖一帶的山川地貌為基本素材,以該地區工農業生產為主調,從而構成了宋氏“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題材”的獨創性,雖然宋氏這一極具個人風格的獨創性在處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風貌”​​與傳統繪畫語言融合和協調上還有一些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甚至不乏硬拼的不自在,但它承載的內容卻是真實的,真實得讓你深思作為一個畫家在個人繪畫語言的建設上,不能自主,而只能是“時運他人宰”,也是傳統繪畫之殤。
臨了,我突然由宋文治先生的這幅《揚子江畔》聯想到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都是描繪當時特定環境的畫作,張擇端創作這幅傳世名品,是自主創作還是領命而為呢? 但二者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樣題材的畫作,都會給後人提供一個特定歷史、特定環境的真實畫面。

大願法師:怎樣讓我們的身體健康長壽?

大願法師:怎樣讓我們的身體健康長壽?
首先要能夠正確地認識我們的身體。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具足無量功能的機體。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都低估了人體自身的智慧,高估了我們自己的知識,高估了我們的醫療體系,所以很多的病就產生了。
人體本來就有自我疾病的康復系統,能夠自我療病,有免疫抵抗系統,脾髒就是我們身體裡面的一個免疫系統,就是能夠自我康復的能量。但是我們生病的時候,只是寄希望於到外面去找到靈丹妙藥,就認為只要我得到這個靈丹妙藥了,就可以一舉將我的病治愈。但是他不知道,真正治病的能力是要依靠自己身體裡面的免疫力,要充實生命的能量,讓自我療病系統更好地工作。如果我們不知道,只是一味地去依靠服藥,對身體就是一種摧殘。
打個比方,好像我這個手指割傷了,把它包扎起來,隔幾天它會長好。你說是你包扎的力量使這個手好了,還是你自我療病的力量使這個手好了?大部分是取決於自我康復的能力。我們一割傷,這個血漫出來,然後就會結痂,就會保護它,以後裡面會長出新肉來。所以我們自己的康復能力是最重要的。要知道,生病是身體給我們的一個提醒,給我們發出來的一個信號,告訴我們身體裡面平衡已經被破壞了,身體的自我康復系統正在工作。但是我們不理解這個,往往將我們健康的希望寄托在醫生身上,認為醫生能夠幫助我們身體健康,其實錯了。
真正能夠讓我們健康,並且保持健康的是人體內部的免疫系統;真正能夠讓我們維護健康的是我們自己,自己是最好的醫生。外在的醫生和藥物不過是一個輔助的條件,好像護士一樣。
打個比方:你家裡面有一個古董的花瓶,你突然之間失手把花瓶打破了,然後你又去找一個專業人士把古董花瓶修補好,那麼你說你這個花瓶,它要不破損,是取決於你自己,還是修補花瓶的人呢?當然是取決於你自己。你自己維護好,不要打破它,這樣子就好了。你打破以後,這個專業人士只能夠幫你修補一下,同樣的,醫生也是如此。我們的健康要依靠自己維護,依靠我們懂得藥師法門來維護。我們生病以後,醫生只是好像修補花瓶的技術人員一樣,他不能夠真正地保證我們持久健康。如果我們的觀念錯誤,就往往容易產生很多問題,原來的病沒有斷根,反而在治療過程之中產生了更多的醫源性疾病。
六祖慧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同樣的,藥師法門也開示:我們的身體也是“本自具足”的,她的功能超過最精密的計算機。因此我們要能夠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我們的身體,要知道生病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信號,我們要能夠讀懂這個信號,並且知道我們的身體裡面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然後采用正確的方法來支持她渡過難關,支持她自我康復。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摘編自廣東四會六祖寺上大下願法師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

念經,光念不做得不到利益!

念經,光念不做得不到利益!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這一句話叫我們要發長遠心,絕不因外面境界干擾,順境不起貪戀,它不干擾我們,逆境不起瞋恚,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永遠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什麼?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之心,清淨平等覺這叫平常心。要用在生活上,每天早上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什麼心?清淨平等覺,修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那是我們經題「清淨平等覺」修學的綱目,這一句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這是總綱領。怎麼落實?就在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上落實。先落實在我們的身心,再擴展到家庭,再擴展到社會、到國家民族、到全世界,最後擴展到遍法界虛空界,我們的功德就圓滿。「所發誓願圓滿成就」,第九品就是圓滿成就。

學了很管用,不是學了沒用,這叫真學佛。念經不行,光念不干得不到利益,我們得真干。念,念熟,理解,經上所講的義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它落實到身心,身心健康,這是我們自身所得的殊勝利益。自己身正,心正、身正,你的家庭哪有不正的道理?家庭幸福。落實在你的事業、在你的工作,你的事業順利!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佛陀教育確確實實給我們無比殊勝的功德利益。現在我們看到的,學佛的人很多,沒干!他為什麼不干?他不懂。讀經讀得很勤,天天讀,經都能夠背誦,什麼意思不知道,與自己日常生活毫不相干,這就變成迷信。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如果像現在佛教這種樣子,這佛教能傳得下來嗎?早就被社會淘汰掉了。我們在經典上看到佛陀的行誼,在《釋迦譜》、《釋迦方志》,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裡面看到他一生的行誼,他不是這個樣子,他真干,做出來給我們看。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南菁書法學會─黃素梅老師〈副理事長〉雙嬌艷畫作


南菁藝術學院王太田名譽院長浅絳山水畫作5


2014年8月11日 星期一

南菁書法學會─黃素梅老師〈副理事長〉大富貴畫作


南菁書法學會─黃素梅老師〈副理事長〉牡丹富貴平安畫作


中華兩岸閩台書画展在台北 八月九日下午四時至于百齡美術館筆會

臺灣導報8月12日 A5 專刊
中華兩岸閩台書画展在台北。
相片:臺灣導報8月12日 A5 專刊
中華兩岸閩台書画展在台北。
八月九日下午四時至于百齡美術館筆會由中國藝術協會、南菁書法學會及南菁藝術學院共同主辦。左一起南菁書法學會及南菁藝術學院柯沛鴻理事長〈院長〉、左五于百齡大師、左六中國將軍書畫藝術研究院朱劍平院長、左七廈門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王新倫主席、右二于百齡美術館、中國藝術協會會長齊艷梅會長、右三張德正大師